湿疮(西医称为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尤其在湿热的天气里,可能突然就出现了。
湿疹在中医里相当于“湿疮”,“湿疡”,顾名思义,跟“水湿”的关系很密切。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总之,湿疮的病因非常复杂,为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湿疹的发病症状常常表现为皮肤很痒,抓一抓可能还出水;局部皮肤发红,摸上去有突起的丘疹、水疱甚至能看到脓疮,糜烂浸淫。如果长期反复发作,局部皮肤会有增厚粗糙、干燥的表现。
预防与调护方面需注意
1.饮食要清淡,少吃牛奶、鱼类、鸡蛋等容易加重病情的食物,不吃过油、辛辣的食物。对于患湿疹的婴幼儿,尽量以母乳喂养。
2.积极预防便秘,以确保病灶产生的毒素能及时排出体外。
3.控制洗澡次数。湿疹患者平时不宜过频地洗澡,冬季最好一周一次。以淋浴为佳,不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揉搓,洗澡时应用中性的浴液,洗完后及时在患处涂抹药物。
4.穿棉质或其他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少穿化纤及毛料衣服。
5.控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夏季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可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清水,以维持室内的相对湿度,皮肤涂抹保湿霜。
6.外出时保护患处,避免患处受风或被阳光长时间照射,以免皮肤干燥而加重病情。
7.瘙痒难忍时,可通过拍打患处或涂抹止痒药物来止痒,忌搔抓。婴幼儿应剪短指甲或戴上手套,以防搔抓引起感染。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经常熬夜、忌烟酒,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抑郁、焦虑、暴躁、愤怒的负面情绪。
日常食疗推荐
01菊花茶
材料:菊花30g。
制作、服用方法: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泡浸片刻,加糖,代茶饮。
02绿豆薏仁汤
材料:绿豆30g,薏苡仁30g。
制作、服用方法:绿豆、薏苡仁加水煎汤,放砂糖调味。
03山药薏仁糯米粥
材料:新鲜怀山药100g,薏苡仁20g,糯米50g。
制作、服用方法:山药、薏苡仁,加水煎至豆烂放糯米,煮粥,加白糖,随意服食。
04绵茵陈土茯苓猪骨汤
功效:清热祛湿(适合口干苦、舌苔厚腻的人群)。
材料:猪骨适量,绵茵陈20g,土茯苓20g,薏米20g,陈皮5g,生姜数片,盐少许。
做法:猪骨、药材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撇油去渣,加少许盐调味。
05山药猪横脷汤
功效:健脾除湿(适合平素肠胃不好、脾虚湿盛皮疹的人群)。
材料:新鲜怀山药100克,土茯苓20克,溪黄草15克,猪横脷(猪的脾脏)300克,生姜数片,盐少许。
做法:怀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一剂外洗方
土茯苓50g,苦参20g,野菊花20g,地肤子20g,金银花20g,白鲜皮20g,黄柏20g以上药物水煎,药水放凉后分2次外洗,半天1次。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功。
温馨提示
● 湿疮发病原因不明。不同表现的皮疹处理各异,建议至专科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指导用药。
● 湿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异常,避免长期洗烫,以免加重皮肤屏障破坏。
● 避免过度搔抓,过度搔抓后皮疹可能加重或继发皮肤破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