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不会更容易抗癌?在不少人的眼中,医务工作者比普通民众更了解疾病预防知识,更容易医治,所以他们不容易得病,免疫能力也比较强,即使得了癌症,生存率也会比普通人更高。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86岁的国医大师王绵之用他的抗癌经历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一、国医大师两次患癌,两次成功抗癌
王绵之(1923年-2009年),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江苏省南通市王氏中医的第19代传人。从19岁起,王老就开始独立接诊病患,在近70年的临床工作中,他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很多人认为,老中医都懂得养生之道,很少得病。
事实并非如此,王老工作繁忙,时常三餐不定时,其一生中就曾两次与癌症相遇。
2000年秋天,77岁的王老突然因肠道大出血被送往医院,经多项检查后,确定大出血是肠道肿瘤所致,王老被确诊为肠癌。很多人听到“癌”可能已经陷入恐慌,但王老的心态却很乐观,他依然每天和和乐乐,甚至开玩笑道:“肠癌我对它有点藐视,肠子这么长,去掉一点没关系。”
而距离第一次患癌不到半年,王老又被确诊出左上肺鳞癌。短短不到一年两次患癌,很多患者的心理可能已经被击垮。可王老依旧笑对癌症,积极治疗。所幸,经过正规的入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出院不久,王老就“按捺不住”,又跟往常一样开始接待患者看病了。不少人好奇他是怎么“挺过来”的?王老笑称,这抗癌的法宝还真有,而且非常简单!
二、抗癌法宝之一:乐观心态
快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笑,人在笑的时候,就能分泌出一种叫“快乐荷尔蒙”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起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王绵之教授在经历两次抗癌后,曾说:“如何来延长生命,特别是把生存质量提高,用现代汉语来说,这底下有学问,学问就是这样,不要妄求,怕死就是妄求。老想今天怎样长寿,明天怎样长寿,这违反自然规律,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心态一淡,相反倒比你想的还长了。”
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一个好心态真的能对抗癌效果产生影响。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对精神因素与肿瘤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小鼠压力模型分析发现,长期的焦虑、抑郁状态等压力应激状态下,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出现明显的分泌高峰,可能会对化疗相关免疫刺激产生干扰,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可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对抗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抗癌法宝之二:“打坐”
常年的养生实践和两次抗癌经历中,王老最喜欢一件事:打坐。他认为,打坐可以摒弃杂念,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是很好的养心之法。养好了心,面对疾病之后,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王老最常做的就是“腹式呼吸”:盘腿而坐,五指张开,放于膝或大腿上,保持头脑空静、呼吸均匀,然后按照正常的频率在呼气时瘪肚子,在吸气时鼓肚子,将废气排出,吸入新鲜空气,起到吐故纳新的作用。
在患癌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面对未知的恐惧,可以选择一个适合抒发压力的方法,帮助自己静心。除了像王老一样“打坐”,也可以尝试发展新的兴趣,如画画、听歌、看书等,若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能够经常与亲友联系和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参加患者自助团,互相沟通、互相鼓励。如果实在觉得难以调整,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
四、抗癌法宝之三:饮食养生
1、吃东西不“忌讳”
即使患癌后,王老的饮食也不会刻意过于避忌。在他看来,只要身体健康健康的情况下,吃东西就不应该有什么过分禁忌,应该每种食物都吃一些,这样才能保持营养均衡。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肿瘤治疗康复后,需要预防转移和复发,除了心情、运动之外,饮食也有讲究。
虽然有病在身,但不提倡过分的忌口,同时要因人而异,保证营养均衡。一般来说,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需保证平均每天3种以上;蔬菜、菌藻、水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4种以上;鱼、蛋、肉类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奶、大豆、坚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2种以上。
2、冷饮多含
王老从小爱吃甜食,老年后还迷上了冰激凌,不过他的吃法很有讲究——吃冰激凌的时候,在嘴里多含一会儿。这样食物温度经口腔升高,对身体影响也能减少。
3、冬虫夏草药膳
在平日饮食中,王老也会吃些冬虫夏草来保持身体健康,但分量很少,多是放入牛奶融化后服用。他反对过分食补,认为可能适得其反,对身体造成伤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李忠主任表示,肿瘤患者要进补,但不能过度滥补,以免损伤脾胃。癌症患者进补需要依据个人的体质情况,中医有一句话叫虚不受补,对于体质较弱的癌症患者,过于大补,反而身体无法承受。进补的原则应在保护脾胃的基础之上,调整气血、阴阳。
虽然王绵之教授的抗癌经验并非人人适用,但其中的一二还是可以作为经验参考。面对穷凶极恶的癌细胞,每个人的战斗力都有所差异,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重视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或能帮我们在抗癌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