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朱某,女性,时年52岁。
因左足跟底疼痛、跛行半年到医院就医,照片后诊断为跟骨骨刺,行跟骨骨刺及跖筋膜(部分)切除术。手术后跟底疼痛向前足蔓延并加重,呈刺痛,跛行加重。行按摩、针灸等治疗3个月后仍无任何好转,不能上班工作,心情焦急,遂来院就诊。
首诊证候
体查:左足底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发红发热,瘢痕不明显,足跟及足底轻度肿胀,并有广泛皮下硬结、压痛,舌暗红,苔稍黄,脉弦。X线照片显示跟骨前下方原有骨刺已经完全切除,跖筋膜部分缺如。
诊断为:足跟痹,瘀血积聚证;跟骨骨刺、跖筋膜切除术后。
【治疗方法】
即为患者开处院内制剂“活血温经散”(艾叶、三棱、莪术、威灵仙等),以活血散瘀、温经通络,每日2次煎水,煮沸后改小火再煎15分钟,药量以在小盆中能浸泡到足背为宜,每次泡足20分钟,保持药液温度42℃左右,每泡足7天休息3天,并教会患者自行足底理筋按摩手法(捋顺法)。
【疗效随访】
上述治疗4周后疼痛基本消失,行走基本正常,返岗上班;继续原方泡足半个月后,疼痛完全消失,步态完全恢复正常。
心得体会:
跟痹(跟痛症)的病位多在跟骨底软组织,有时照片会发现有跟骨骨刺,但骨刺的发现常常会产生误导。大量的此类病例告诉我们,即便是治疗后症状彻底消失了,但是照片上的骨刺却依然故我,显然,病源并不在骨刺。此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范围也够大,效果却不达预期,值得商榷。
疾病的治疗一般都应采用“阶梯疗法”,也就是逐步增加或调整治疗手段,手术疗法一般都不是首选,而多是一种“终极疗法”。跟痛症的治疗一定是优先非手术疗法,包括理疗、按摩、针灸、针刀、中药、封闭等等。以往遇到的此类初诊患者,大多数经中药泡洗就能生效,其余患者则在封闭、针刀治疗后取效,只有极个别的患者因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切不可随意将手术疗法作为常规疗法。
此例跟底病灶未能解除,加上手术后瘀血留滞,故疼痛及跛行加重。此类手术,如果切除了病灶,一般6周内症状都能消失,3个月后还无任何改善,则应予以重视、积极治疗。
院内制剂“活血温经散”能够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使用面非常广。选用泡洗足部的方法,能够兼顾足底前后,也能兼顾手术前后的病损,再配合理筋手法松解、整理挛缩的软组织,因而获得了满意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煎药的时间要恰当,药液量及其温度要适宜,泡洗的时间要充足,方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为了节约药源、保证药液的有效浓度和浸泡范围,采用大小适宜的塑料袋等替代泡脚盆,也是不错的浸泡器具。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