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因恶性程度较高,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就医时多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即便采取手术及放、化疗等手段,疗效也往往不尽人意。其转归、预后普遍较差,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是临床颇为棘手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周仲瑛,首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临证70余载,治疗各类肿瘤经验丰富,其学术造诣颇深,所创“癌毒”理论不仅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也极具临床实用价值。周仲瑛立足“正气亏虚,癌毒酿生,肝胆瘀滞,痰瘀毒结”这一病机,以抗癌解毒为纲,“辨证审因,病分阶段,随证治之”为目的,重视药效与归经,活用虫药与通腑药,复法多方综合运用,辨治胆囊癌,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周期,临证取效甚佳。现将周仲瑛教授运用抗癌解毒法辨治胆囊癌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病机概述
● 正气亏虚,癌毒酿生
《黄帝内经·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谓:“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周仲瑛认为正虚是癌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癌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云:“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正虚则卫表不固,腠理开泄,癌毒经由肌表乘虚内侵人体,结留内里正气最薄弱之处,暗自生长,汲劫体内精微以自养;癌肿日渐壮大,然机体因正气不足,一方面难以抗衡癌毒,只能任其生长;另一方面,无力与之争夺水谷精微,渐致摄源亏乏,愈益消瘦,如此恶性循环,邪愈盛而正愈亏,癌毒渐成无敌之势膨胀生长,逐渐侵袭周边,最终走注全身。
● 肝胆瘀滞,痰瘀毒结
《东医宝鉴》曰:“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与肝互成表里。木郁不疏,精汁滞留胆腑,郁久成瘀,气血不行,水停湿阻,然气滞则瘀血生,水停则痰湿聚,痰瘀搏结,久之癌毒中生,结留胆腑;癌瘤日渐增大,阻塞胆管,精汁不下,困结肝内,则生肤、目、尿黄;瘤体膨胀生长,压迫胆管及周边脏器,气血瘀阻,发为胁痛,肋下可及包块;脾胃无精汁助运,精微难化,糟粕置留脘宇,发为胀满,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纳谷欠馨,不思饮食,进而气血津液愈益乏源,体力渐亏,步入陨途;病情迁延日久,累及肝肾,气滞水停,瘀血积聚腹中,则出现臌胀、腹水、癥瘕等症;随瘤体继续增大,扰动肝风,逆乱气血,则发为吐血、呕血等症;甚或动扰神明,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惊厥,黄疸加深等危急重症,严重者全身衰竭,危及生命。是故《素问·调经论》所谓: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治则治法
● 抗癌解毒贯穿始终
针对癌毒病因,抗癌解毒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癌毒”学说,所有恶性肿瘤的辨治均可遵循此法,周仲瑛始终强调抗癌解毒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主导地位,并提出“祛毒即是扶正”“邪不祛,正必伤”。但凡患者正气尚存耐攻,则攻邪之法必守之,“去其所害,气血自生”,邪毒消减一分,则机体多一分气血,正气多一分化源,更有利于机体抗癌。临证结合患者自身病情特点,可灵活运用清热、祛风、化痰、消瘀等不同方法以行抗癌解毒之功,亦可数法并用,以达最佳疗效。
常用的抗癌解毒药中,清热之品包括白毛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肿节风、漏芦等;祛风之品包括僵蚕、蜈蚣、露蜂房等;化痰瘀之品包括莪术、急性子、八月札、泽漆、山慈菇、制南星、猫爪草等。
莪术
● 辨证审因,随证治之
疏肝利胆,祛湿退黄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亦云:“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医贯·郁病论》谓:“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肝木升发,则气机顺畅,胆管得通,精汁下流,瘀阻减轻,则胁肋胀痛、黄疸等症减轻。
临床随症多用疏理肝气之品,如郁金、八月札、佛手、绿萼梅等,可缓解气机瘀滞诸症,改善患者病情;然肝胆瘀滞,久则化热,气机停阻,水湿内生,易变生湿热之象,故理气之余,当酌加茵陈蒿、田基黄、垂盆草、鸡骨草、海金沙等清利退黄之品;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心理疏导,使肝木得以升发,情志得畅,方能最大限度地辅助疾病治疗。
鸡骨草
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丹溪曾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有形之结,阻塞胆道,致精汁排泄障碍,单纯运用疏利之法,恐无法疏通胆管之顽痰,常需配合化痰软坚药一同使用,痰瘀得化,则癌肿缩小,胆道得通,梗阻症状亦减轻。临证多选用牡蛎、海藻、瓦楞子、制南星等软坚散结之品;苍术、厚朴、紫苏子、法半夏等化痰消瘀之品;瘀血较重者,可酌加红花、赤芍、莪术、牛膝、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之品。
理气调中,顾护胃气 李杲《脾胃论》中曾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周仲瑛认为护养脾胃当为本病治疗的重点。癌毒致病日久,脾胃之气多已损伤,若使脾胃功能得复,水谷得化,则气血有源,正气多一分力抗癌,纵使无法将癌毒祛除,但至少能维持机体正常运行,不至失守;且抗癌解毒药性味苦寒居多,顾护脾胃之气能使抗癌之余尚不伤正,故但凡施用抗癌解毒之法,多用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等健脾助运为先;若有胃气不和、上逆等症,酌加陈皮、制半夏、沉香、枳壳等和胃理气;对于胃气已伤,运化无权者,施以焦楂曲、鸡内金、莱菔子、炒谷芽、炒麦芽等健胃消食,防糟粕滞留脘宇,日久变生他病。
莱菔子
养阴扶正,补益气血《医宗必读·积聚》云:“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留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软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本病后期,或行手术、放化疗后,机体多呈正虚邪恋之势,然痰、瘀、毒等病理因素仍存留体内与气机搏结,郁久化热,煎耗人体真阴,多致气阴两伤,随着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正气进一步衰减,气血阴阳俱衰,此时若再不扶持,则正气终将耗竭,机体亦将衰亡。
周仲瑛指出:机体多一分正气,则多一分生机,临床多投以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百合、天花粉、生地黄、鳖甲、龟甲等养阴生津;太子参、黄芪、仙鹤草、熟地黄、黄精、当归、鸡血藤、茜根草等补养气血;熟地黄、制首乌、制黄精、龟甲、鳖甲、女贞子、墨旱莲、枸杞等滋阴补肾。
证治特色
《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周仲瑛多选用药效明确及归经肝胆的药物。《医方集解》述:“肝胆之经,行于胁下……故以柴胡引用为君。”柴胡能引药入肝、配合延胡索、青皮等疏肝理气止痛功效较强,但后期气阴两虚则不宜多用,以免劫耗肝阴;醋炙后药物亦能加强引入肝经作用,可增强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胆囊癌病多起于结石,与痰瘀癌毒纠结难化,炙鸡内金能消胆中顽石痰瘀,兼能健胃消食助运。刺痛固着者,选用莪术、三棱,理气之余,兼化痰瘀;此外,现代药理结合临床实践表明: 仙鹤草、八月札善攻胆道及消化系统肿瘤,临证多以为用。
● 复法大方综合辨治
复法大方,即复方,首见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河间《保命集本草论》谓之:“有二三方相合之为复方者”,肿瘤之为病,病机复杂,变幻多端,虚实夹杂,单方独剂辨治难免顾此失彼,恐难收获良效,今周仲瑛基于“癌毒”理论,针对肿瘤多重复杂病机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复法大方进行辨治,并确立多法合用作为肿瘤治疗的基本对策。针对胆囊癌病,多遵循抗癌解毒为原则,同时施以疏肝利胆、化痰祛瘀、顾护脾胃、益气养阴等多法复方综合运用,方能综合兼顾,主次分明。恰如《素问·宜法方宜论》所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 灵活运用通腑药物
六腑以通为用,“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与胃同属阳明,癌毒损伤脾胃,致气机不利,通降之权失司,在下发为腹胀、便秘等症,糟粕日久不化,积滞肠腑,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出现积聚、臌胀,甚则蓄血发狂等阳明腑实症候。腑气得通则气机调畅,六腑运作有常,不易为癌毒所累。故对于腹胀之患者,多用枳壳、厚朴理气通腑,大便日久难解者加玄明粉、决明子软坚润燥通便;肠胃积热者予大腹皮、大黄等泄热通腑,但对于“因虚致实”导致腑气不通的患者,则需予以养血、润肠、补养气血等“塞因塞用”之法,方可收获良效。
枳壳
典型医案
吴某,女,时年68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确诊胆囊癌术后2月余,两肺、纵隔淋巴及腹腔广泛转移,行化疗2次,纳谷欠馨,乏力呕恶,肤目淡染,目前化疗反应较明显,伴骨髓抑制,时有低热;口淡,苔薄黄,舌质隐暗,脉细滑。
方药:陈皮6g,炒六曲10g,砂仁3g(后下),炙鸡内金10g,佩兰10g,莪术6g,八月札12g,党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太子参12g,麦冬10g,仙鹤草15g,鸡血藤15g,肿节风20g,山慈菇12g,猫爪草20g,僵蚕10g,泽漆15g,生薏苡仁15g,红景天10g,灵芝5g,北沙参10g,白花蛇舌草20g,14剂(水煎服)。
白花蛇舌草
3月31日二诊:近来脘宇痛胀不适,食纳尚可,胸闷,偶有咳嗽,无痰,疲劳乏力,背痛,苔黄中部薄腻,质红有裂,脉细滑。方药:3月18日方加制香附10g,苏梗10g,广木香5g,14剂(水煎服)。
4月14日三诊:空腹服药胃痛,咳嗽无痰,时有胸痛,食纳欠馨,二便尚可,口稍干。苔黄薄腻,质暗,脉细。方药:3月18日方,加煅瓦楞子20g(先煎),制香附10g,苏梗10g,广木香5g,制南星10g,14剂(水煎服)。
5月12日四诊:自觉胸闷,呼吸不畅,咳嗽不多,无痰,口干,左胁肋疼,背痛,纳差,大便干结。苔黄腻,质暗有裂,脉细滑。
方药:炙鳖甲(先煎)15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天冬10g,麦冬10g 太子参12g,知母10g,旋覆花5g(包煎),茜草根10g,山慈菇12g,猫爪草20g,泽漆15g,炙僵蚕10g,仙鹤草15g,生蒲黄10g(包煎),片姜黄10g,炙桑白皮15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全瓜蒌20g,肿节风20g,生薏苡仁15g,冬瓜子15g,红景天10g,冬凌草15g,红豆杉10g,炒六曲10g,14剂(水煎服)。
太子参
7月21日七诊:两胁肋隐痛,左侧尤著,不咳无痰,疲劳乏力,食纳平平,气短胸闷,二便尚好。苔薄黄腻,质红中部剥脱,舌少苔有裂,脉细滑。方药:5月12日方去全瓜蒌、红豆杉,14剂(水煎服)。
按:患者系胆囊癌术后伴全身转移,辨证乃属湿热瘀滞,癌毒走注,气阴两伤,适逢术后,胃气大伤,脾胃生化乏源,周仲瑛以陈皮、炒六曲、砂仁、炙鸡内金、党参、焦白术、茯苓、炙甘草、太子参等健胃助运、理气调中补脾为先,脾胃得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充足则正气得以养复;针对癌毒病因,予以清解热毒、扶正抗癌、消散癌肿等多路共行抗癌解毒之法: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肿节风清解热毒;仙鹤草、八月札等功专消化胆道肿瘤;红景天、灵芝抗癌扶正;生薏苡仁、佩兰解毒利化湿邪;鸡血藤、泽漆、山慈菇等活血消瘀;猫爪草、僵蚕化痰散结,消散癌肿;麦冬、北沙参养阴清热等。
药后纳食转馨,胃气渐复;三诊随症添煅瓦楞子、制香附、苏梗、广木香等制酸理气之品,进一步和胃助运;至四诊时,患者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等症,伴胁背胀痛,便干、苔裂,提示体内气滞津亏,兼有肝阴不足之象,遂投茜草根、生蒲黄、姜黄活血理气止痛;旋覆花降气平喘;知母、桑白皮、瓜蒌生津止渴;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加强护肝养阴之功;炙鳖甲滋阴潜阳之余,又能消散癌结;冬凌草、红豆杉进一步加强抗癌解毒之功效,诸药合用,共收抗癌解毒,清利湿热,扶正养阴之效。本案不仅体现了中医治疗胆囊癌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为其疗效提供了强力佐证。
冬凌草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