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
流行性感冒虽较普通感冒严重,然若无继发感染,患者无四损四不足,无故疾,一般属表证、表里同病或里热实证为多,相当于《伤寒论》之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温病之卫分证、卫气合病、气分证,很少陷入三阴或营血病证。
故流感的治疗原则,首贵汗解,然有辛温发表、辛凉透邪之别。表里合病则应有辛温复清解,辛凉复以微辛温。若邪入里而无表证者,则宜清、下、解毒之法。若素有故疾,或继发感染,则可导致邪陷三阴,应知温补,甚则回阳救逆;邪陷营血,当知透营转气,凉血散血,以及逐秽开窍,镇肝息风,育阴潜阳等法。外感热病往往多从感冒起,伤风失治可转痨,即可导致各种严重的慢性虚弱疾病。善治感冒者,必须灵活运用中医治疗八法。
流行性感冒是传染性极大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急性传染病。
蒲辅周先生为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防治流感的流行,曾在《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中探讨了中医对四时流行性感冒辨证论治的一般原则。现将蒲老经验简述如下,以飨同仁。
流行性感冒的辨证规律
因有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极似流行性感冒,故在流感非流行期间,诊断颇困难,从流感的发病因素、流行季节、发病过程及其分类等方面掌握流感的辨证规律,是防治流感的关键。
● 流行因素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因病毒有不同类型及病毒的变异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流感流行规律的复杂性。中医虽对病原体尚没有直接观察到,但已注意其自然环境、气候的外在因素对流感流行规律的影响。例如:《中国医学大辞典》感冒条:“此证因春夏秋三时,感冒非时暴寒所致,多见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疼,无汗,或呕逆恶心等证,其脉人迎多浮紧,亦有弦数者。”
《中国医学大辞典》伤风条:“此证多由天时凉暖不一,风邪由口鼻吸入,郁于肺经,而见鼻寒声重,时流清涕,咳嗽自汗等症;甚者头痛身热,痰壅气喘,声哑咽干,脉浮而数,易于传染。”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凡人偶受风寒,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巢氏病源》记载:“夫时行气病者,此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予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可见,古人所谓“暴寒”、“风邪”、“时行乖戾之气”,虽非明指病毒,但可以说明这些因素是引起流感流行的诱因,还认识流感是由呼吸道传染,及其容易引起流行的发生和预防的方法。
“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说明季节气候异常,时行不正之气能引起流感的流行,但也有不因非时之气而发病的,即所谓六淫外感为病。流感的辨证,在因时制宜的情况下,既要分析非时不正之气。又要分析当令之邪。
例如:冬日为寒水正令,单衣薄被,感冒寒邪,多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此即当令之寒邪为病;若气候反温,感其气而发病者,则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冬温法中求治。春日为风木主令,春日感冒风邪,若初起微恶寒,后则但热不寒,头胀、身痛、口渴、咳嗽,或自汗,脉浮数者为风温,亦当令之邪为病;若寒水之气未尽,或气候骤寒,感之而发病者,则又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感冒寒邪法中求治。至于夏日则多属热属暑,长夏则多兼暑兼湿,秋日则燥气偏胜,而燥又有两种性质,一属于凉,一属于热,因之有凉燥和温燥两种不同的类型。以上根据时令不同,寒温各异,则四时流感亦因时变化,而表现不同的证候类型,在临床上,“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自能收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效果。
流感的发病过程一般较短,病势发展很快,1~2天症状达最高峰,各种证候可渐次消失,变为乏力。单纯型的流感很少迁延5~7天以上。有时在第3~4天,体温下降,病即好转。有时,1~2天后体温又复升高,病情加重,呈现双峰型的体温曲线。极轻的病例,整个病程持续1~2天,病人并不卧床。极重的病例,有时病情呈现各种全身中毒征象,甚至呈虚脱,亦有肺衰竭而死亡者。
流感的临床表现是多样性的,因而就有许多分类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单纯型、混合型及继发性感染三种病型。
按照中医特点,需要结合流行因素及发病季节,加以归纳分析,若其时仅为当令之邪,或因感寒,或因受风,而不兼其他因素者,则发病多为单纯型感冒。若其时气候不常而杂感不正之气者,则发病的变化复杂,多为混合型的感冒。同时,体质有强弱,感受邪毒有轻重,年龄有大小,地区有燥湿,以及病毒侵犯的部位各有不同,如有太阳证的,头痛发热,脉浮恶寒;有阳明证的,鼻干目痛,发热,项背强,口渴汗出;有少阳证的,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满,喜呕;亦有三阳并见,但以某经证多,则加某经之药。间有直中三阴。又以所犯何经,循经治之者。此外,尚有感冒夹食、感冒夹痰,等等,均须仔细辨别(夹食加消食之品,夹痰加化痰之品)。至于流感的并发症,则以肺炎为常见,或属治疗不能及时,或属调理失于谨摄,随证治之,适宜为度。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
流感总属外感的疾患,治疗流感的原则也就总不外乎解表透邪为主,而解表法又应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法则。根据流感的发病因素和季节,区别宜温宜凉,再辨其有无兼夹,自能执简驭繁,得其要领。
● 冬日流感的治疗
冬日流感可分感冒寒邪(同伤寒治法)和应寒反温感受非时之气(同冬温治法)两类。
1、感冒寒邪,脉症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脉浮紧、无汗、舌白、口不渴、舌质不红,可予麻黄汤;发热、头痛、身疼、项背强、脉浮长无汗,可与葛根汤。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满、目眩喜呕、脉浮弦,可与小柴胡汤。恶风寒、头痛身酸、胸闷不渴、舌苔白、脉浮,可与荆防败毒散。恶风寒而咳嗽、身微痛、舌苔白、脉浮而体虚者,参苏饮可与之。以上虽同是辛温解表的方法,但见症不同,体质有异,故处方用药,应区别对待。
2、感受非时之气(时行不正之气)发热甚、微恶寒或不恶寒、头痛鼻塞、舌苔白或微黄、口微渴、脉浮数,宜葱豉桔梗汤凉解之。若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彻、微烦、面微赤、目微红(面赤色者,阳气怫郁在表之象)、口渴、舌苔白或微黄不燥、舌质色红而不绛、脉浮数兼紧,兼见咳嗽气急者,乃内热为外寒所遏,脉气受制,属寒包火,宜凉散之剂,麻杏石甘汤可与之。若体虚感冒冬温,咳嗽咽干、发热头痛,加味葳蕤汤可以选用。以上是微辛凉解表的方剂,因冬日虽应寒反温,但仍主寒水司令之时,选方不宜纯用辛凉苦寒,宜辛凉宣透。
可分感温风之气(同风温治法)和非时之寒(同寒疫治法)两种。
1、感冒风邪,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口不渴或微渴、头痛、有汗或汗不彻、或微咳、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用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或用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按风为阳邪,春则温暖,本《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之义,故用“辛凉解表”之正法。
2、感冒寒疫,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胸闷不饥、无汗、舌白脉浮,用香苏饮或复以葱豉汤。
恶寒发热或寒战、头痛、全身酸疼、咳嗽、无汗、口不渴、舌白而秽[huì]、不思食,脉浮紧或浮弦,可与十神汤,或苏羌饮。
● 夏日流感的治疗
夏令多热,感冒则头痛身酸、发热、口渴、无汗、舌白、脉浮数,可用银翘散加杏仁、滑石;发热、口渴、心烦、头痛、有汗,可用银翘散去芥穗、牛蒡子加杏仁、黄芩、生石膏;渴甚者加花粉;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小便短者加栀子或加六一散。若发热、头痛、头胀、恶心呕吐、胸闷身倦、腹痛下利,舌白滑或微腻,或渴,或不渴,乃暑秽[huì]及夹食,可与藿香正气散。
● 长夏流感的治疗
这一季节,兼暑、湿、风三气。尤多暑湿并胜。如伤暑感冒,表实无汗、发热、头痛、舌苔白、面赤口渴、右脉洪大,宜新加香薷饮;若舌尖红,可加黄连少许,小便短,亦可加六一散。感冒暑湿,恶心呕吐、头晕身痛、倦怠乏力、腹泻不思食、发热口不渴,宜六和汤。感冒湿胜,头痛如裹、身重、骨节酸疼、舌白苔滑、不渴不饥、脉濡、午后热甚,宜三仁汤。若脉缓身痛、舌苔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减、继而复热,乃内蕴水谷之湿,外复感受时令之湿,黄芩滑石汤可与之。如风湿上冲、头痛脊疼、项如折,羌活胜湿汤可以选用。按四时感冒,在夏季,特别是长夏,风、暑、湿、火兼而有之,因此流感所感受的各有不同,必须掌握病机,灵活运用辛凉透邪、芳香清化、通阳利湿等法。
● 秋日流感的治疗
头痛、恶寒、发热、鼻塞嗌干、咳嗽稀痰、脉弦无汗,此属凉燥,杏苏散主之。头痛、身微热、口微渴、微咳有汗,桑菊饮主之。头微胀、目不清、口微渴、干咳,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之。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黄、咽干、口渴、舌红无苔、脉数,清燥救肺汤可与之。
以上是四时流行性感冒的一般治疗原则。可以前后互参,分别运用,不必拘泥。所列的方法与方剂,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增减化裁。另外,如张元素九味羌活汤、海藏神术散、苏沈九宝汤等,均是流行性感冒可以选用的方剂。
因为祖国医学是非常丰富的,非一方一法或几方几法所能尽其治疗流感的应有作用。
典型医案
● 流行性感冒案
申某,女,时年9岁,2013年12月24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病史:班上多位同学感冒发热,昨晚开始出现发热恶风,体温38℃.
现症:发热,伴鼻塞,咳嗽,头痛,头晕,恶心,口苦,纳食减少,口干喜热饮,无咽痒、咽痛,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中后稍黄腻,脉寸浮关细弦数。
中医诊断:感冒,证属外邪郁闭,太少合病。
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
治法:和解疏散,宣肺透邪。
选方:小柴胡汤合杏苏散
处方:柴胡12g、黄芩8g、法半夏8g、太子参6g、苏叶8g、杏仁8g、陈皮6g、荆芥穗6g、防风8g、焦神曲15g、生甘草8g、生姜3片、大枣(擘)20g、蝉衣4g.4剂。1剂药后烧退,纳增。
按语:本案患儿外感显见太少合病,用小柴胡汤合杏苏散加减速效。
● 流感病案
1998年入冬以来,气候变化较大,流行感冒患者迅速增多,有一家四代人前后数日皆患感冒,某些中、小学校,因发烧的小孩极多而不能上课。此次流感发烧,体温在39℃以上者约占1/3,发烧在38.5℃左右者较多,皆有不同程度形寒、身痛,四肢酸痛,无汗或汗出不畅。皆有咽痛,且剧者多,轻者少,咽喉充血明显,淋巴滤泡增生多,小儿扁桃体肿大者多。皆有咳嗽伴咽痒,多剧咳少痰,甚则咳重不能安睡,数日后有痰,痰黏色黄,有的病人微烦口渴。小儿兼积滞,则胃不适亦较多。舌苔薄白少津,或薄白微黄,质偏红,脉浮滑数,故不但有相互易染而且皆有相似临床表现。然年有老幼之别,且体质有异,感染有轻重,治疗有及时延误,调养有谨慎妄行,故流感的临床表现同中有异,尚有新感合邪,继发感染者,尤易加重病情。
此次流行性感冒,有明显的气候异常,冬应寒而反大温,时已冬至,寒气却不至,非时之温,时行之气,而致冬温。在这样气候异常和生活环境中,极易发为寒包火的外感热病。从季节气候,五运六气变化考虑急性热病的性质,是已故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善治外感病的奥秘之一。从前述临床表现、脉证分析,病机为寒包火。即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风寒外束。治法采用辛凉复微辛温,取银翘散、三拗汤、升降散合方加减,名为速解流感饮:
处方:银花15g、连翘12g、蝉衣4g、僵蚕8g、栀子8g、麻黄6g、杏仁10g、桔梗8g、生甘草6g、豆豉10g、葱白5寸。
此方在门诊广泛应用,价廉而效佳。继之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作为流感普济方广施于病人。每日排队取药者极多,医院虽每日昼夜加班制造速解流感饮,仍时有供不应求,普遍反映疗效好、疗效快。发烧退后,若尚有低烧,咳嗽尚较重,咽干口渴,纳差乏力,脉细数,舌红少津,苔薄黄,治宜清透余邪,调理脾胃。
可用桑杏石甘汤加味:桑叶8g、杏仁8g、生石膏15g、生甘草6g、沙参10g、元参8g、浙贝10g、前胡10g、连翘10g、芦根15g、天花粉10g。
若口苦咽干,两耳不适,头晕,咳嗽,纳差,恶心,有往来寒热,舌质略红,苔白微黄,脉弦数。从少阳透邪,而清肃肺气,小柴胡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沙参10g、麦冬12g、竹叶6g、生石膏15g、杏仁10g、生甘草8g、浙贝10g、芦根15g。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